小朋友常趁人不注意将儿童图书馆藏书上好看的插图撕掉,他家的墙上已经贴满了各种他偷撕的插图。这天,他把一张刚偷撕的画有啄木鸟的图片贴在墙上时,和墙上的小动物发生了争吵,小动物们纷纷要求回到图书馆,他偏不让它们回。 后来,小朋友走进了图画中的世界,见到数不可数的图书,每本书里都有好看的插图,他正兴高采烈地欣赏时,图书全都合上跑去了一块,原来它们都怕他那只管不住的手。小朋友终于明白偷撕藏书是种十分不光彩的行为。
鸭妈妈一口气生下四胞胎,可是她更想看到四只活蹦乱跳的小鸭。欢欢喜喜孵小鸭时,鸭妈妈遇到了出来觅食的狐狸,慌忙骗它说前面有好吃的点心,见狐狸听信自己的话去了前面找点心吃,肚子也饿得咕咕叫的鸭妈妈掩好蛋宝宝也去找吃,可是,狐狸哪有那么好骗,它一直在暗处躲着,鸭妈妈刚离开,它便迫不及待地想吃掉鸭蛋宝宝们,哪知正要下手,四只小鸭破壳而出,狐狸想冒充是它们的妈妈,可是小鸭们比它想象中的要聪明多了。
木偶戏作为形象化的教育工具,可用来引导孩子们分清善恶观念,并学习到良好的习惯与美德。在某个晴朗的日子里,武昌幼儿师范的同学们带着木偶来到某工厂区曙光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连场精彩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木偶戏表演。第一个节目叫《猫捉老鼠》,通过小猫除四害时闹出的笑话告诉小朋友们要认真听清妈妈和长辈的教诲。第二个是真人与木偶联合表演的《谁最爱清洁》,在观看过程中告诉孩子们清洁卫生的重要性。演出结束后,和善的阿姨们还走入班中,手把手教小朋友们表演木偶戏。 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而美好的记忆却深藏心底……
本美术片为水墨动画片。 炎炎夏日,一群小猴在山上的几株树上不知疲倦地蹦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头戴、肩背草帽,胸前挂着两个酒葫芦的老爷爷吃力地从山下走上来,看到一大片树荫时,忙停下歇息,不一会进入了梦乡。小猴们将老爷爷打量一番,对他随手丢在地上的草帽和酒葫芦产生了兴趣,它们想办法将草帽搞到手正要对酒葫芦下手时,老爷爷被惊醒。非常生气的老爷爷一心想拿回草帽好快点过猴山,无奈小猴们就是不给,注意到小猴们一直在模仿他的动作时,老爷爷有了好办法。
本美术片为剪纸片。 时逢六月酷暑,去西天取经的唐三藏师徒四人走得又渴又累,抬头一看前方有座寺庙,慌忙走了进去,谁想竟是座荒庙。孙猴将师父安顿好,外出去找吃食,八戒想先一步吃到食物,与他结伴同行,可是他实在太懒,走了一会便嚷嚷说肚子疼,孙猴无奈放下他独自去找吃的。孙猴费了番周折找到一堆美味水果时,八戒也无意间得到了一个大西瓜,只见他将西瓜分给四份,先拣最大一份吃了,随后又禁不住美味诱惑将师父和师兄弟那份吞下肚,这一切,都被孙猴看在眼里,孙猴决定好好将他戏耍一番。
本美术片是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新编,在1959年获中国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等奖。 小鲤鱼小黑一跃跳过桥墩,得到四个小伙伴的喝彩,可是奶奶很不以为然,说要能像祖辈们那样跳过龙门才算有本事,并讲述了传说中的龙门之外的种种美景,五条小鲤鱼被奶奶的故事深深吸引,商议后决定出发找寻龙门。一路几次错认,它们游到一个大大的水库面前,认定水库就是龙门,开始想办法跃过。几番尝试终于成功,它们果真见到诸多异常美丽的景象,开始争论是留是回,这时,它们遇见了燕大姐,从她的口中得知了许多新事。
彩色木偶剧。 大胖和小胖是孪生兄弟,他们长得很像,奶奶常常把两个人认错。大胖是哥哥,他听奶奶的话,爱劳动,并且学习用功,还常帮奶奶做家务。帮助弟弟温习功课。弟弟小胖则与哥哥不同,他调皮、不肯好好学习。常常闯祸。一次,大胖到医院去看牙,小胖却擅自钻进了治疗室,医生错把他当成大胖,要给他拔牙,他吓得大哭起来。幸亏祖母及时赶到,才使他免于吃苦。
彩色木偶剧。 小足球健将李英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小足球队,名叫“红队”,经常和“绿队”比赛。 有一天,李英的爸爸寄来一个新足球,李英连忙拿去给同学们看。可是,当大家要踢新足球时,他却不让,同学们对他这种自私的行为很不满,爷爷也向他提出了批评。 “红队”和“绿队”举行球赛,“绿队”赢了一球。正当“红队”向“绿队”进攻时,旧足球被踢坏了,比赛因此停止。但是,谁输谁赢,两队争执不下。这时李英一个人在家里踢球,感到很没意思,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捧着新足球来参加比赛,使“红队”换回了败局。
故事改编自俄罗斯作家阿尔克谢‧托尔斯泰 (1883-1945)的所写的一部民间童话。阿尔克谢‧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描述的并不是萝卜,而是芜菁。俄罗斯方面也有将故事动画化。作品被翻译成20种语言。 天真活泼的小白兔在土岗上找到一个大萝卜,它用尽全身力气也拔不出来。这时灵活顽皮的小猴来了,小白兔请它帮忙一起拔,还是拔不动。小猴看见不爱劳动的小猪正地草丛中睡懒觉,就把它喊醒,要它一起来拔萝卜。可是小猪不用劲,一边拔一边又睡着了,害得小猴跌了一跤。这时候,小熊来了,它自高自大,好表现自己,自以为力大,自己就能把萝卜拔下来,结果不仅没有拔掉萝卜,反而差点跌死,幸亏小猴把它救活了。 后来,小白兔、小猴、小猪、小熊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有力量。于是,它们排好队伍,连自卑胆小的蜗牛也来帮忙,终于把萝卜拔了起来。
故事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改编。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文化”涤荡着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但是在中国大多数的农村里,母子亲情,羊羔跪乳。生活依然艰难,人们守望相助。乡野上弥漫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独有的家的观念,家的关怀......... 这是一个流传在北方民间的一段笑话故事,作者用幽默的想象,绝大的讽刺,辛辣地来嘲笑社会上一种粗心大意的人们。 粗心的胖嫂接到妈妈一封信,刚看了开头一句话:“妈妈生了重病……”就焦急万分,抱起孩子连夜赶回娘家去。夜路难走,胖嫂又心慌意乱,走到冬瓜地里跌了一跤,怀里的孩子也摔了出去,她在冬瓜地里摸了好久总算找到了,急忙用斗篷一裹,抱起就走。回到娘家,见妈妈身体很好,两人都感到有点奇怪。胖嫂把信打开再仔细一看,原来后面还写着:“已经好了,不用挂念。”妈妈拿出一顶特地为外孙做的小帽子,叫胖嫂给孩子戴上。胖嫂打开斗篷,发现孩子变成了一个大冬瓜。她急忙感到瓜地里找孩子,没找到,却找到了自己家里的一个绣花枕头。于是她又急匆匆地跑回家去。只见家里大门敞开,屋子里满地丢着孩子的被子和衣服,门口还有一只小鞋,摇篮里的孩子也不见了。胖嫂心想孩子一定被狼吃了,就号啕大哭起来。没想到她一哭把孩子惊醒了。原来孩子好端端地睡在炕上。
在一棵古老的大树上,住着三个邻居。喜鹊住在上层,小松鼠住在中间,老兔子住在下面,三个邻居都很自私自利。老兔子生炉子的黑烟把松鼠的床毯熏黑了,喜鹊的羽毛也被染上了煤烟,喜鹊把垃圾往下面扫,落在松鼠家,松鼠又把垃圾往兔子家丢,为此,它们总是吵闹不休。 小松鼠发现大树生了蛀虫,便悄悄地把蛀虫往兔子家赶。蛀虫在兔子家的天花板上繁殖起来,而兔子的天花板就是松鼠的地板。蛀虫越来越多,蔓延到老兔子家。大树被蛀空了,三个邻居都急坏了,可是大家谁也不肯去请啄木鸟。 一阵大风吹来,大树倒了。三个邻居还在争吵呢!
本美术片人物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艺术,是“中国动画学派”的开山之作。作品由中国漫画家华君武编写剧本,动画制作方面参考了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大量元素,如音乐,人物造型,人物动作和语气。作品被认为开创中国“民族风格”动画片的先河,在中国动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从前有个将军得胜归来,在庆功会上受到文武百官的赞扬。他洋洋得意,随手举起几百斤重的铜鼎,抛向空中,又轻轻接在手里,面不改色。接着,他又扯满强弓,对准飞檐下的风铃,连发连中,观者个个喝彩。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食客恭维说:“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从此,将军不再练武,整天花天酒地,吃喝玩乐,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早晨号兵吹号,将军用靴子打他。公鸡报晓,将军又把它塞进酒坛里。数月后,将军已大腹便便,一百多斤的石担,他也举不起来,拉弓射雁时,箭到半空就飘落下来,将军完全蜕化了。但是在他过生日时,门人食客们还给他送来 “天下第一英雄”的金匾。正当大家给他祝寿之际,敌兵进攻了,将军慌忙应战,可是他的枪已经锈坏,箭壶也成了老鼠窝。他手下的官兵也都跑光了。敌兵很快攻进城来,将军只好束手就擒。
小花猪的食物被黑乌鸦抢走了,它跟着黑乌鸦一路追去,结果越跑越远。找不到黑乌鸦的小花猪坐在地上伤心地哭起来。小黄狗问原因,小猪说它想去找小花猪,可是又怕遇上妖怪。小黄狗拍拍胸口,说它不怕妖怪,两个伙伴上路去找小花猪。 路上,它们遇到了很多“妖怪”,小黄狗虽不怕,可是没妨碍闹笑话,直到遇到黑熊,它们才明白妈妈告诉它们的所谓“妖怪”,都是自然现象。两个伙伴不仅找到了小花猪,更增长了许多知识。
该片主要讲述了一只美丽的鸟,它羽毛丰满,艳丽动人,却高傲自大;在秋季时不屑构筑鸟窝,在冬季时饱受严寒,在野火处取暖时被野火点燃羽毛后被烧黑变成乌鸦的故事。 该片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1956年获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奖,1957 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美术片三等奖。
本美术片为木偶片。“东郭先生”语出明朝马中锡《中山狼传》所讲的东郭先生救助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的故事。 心地善良的东郭先生背着一口袋书赶着毛驴正在路上走着,一只受伤的狼跑到他面前,说自己是只好狼,正被猎人追杀,哀求他救命。东郭先生心生怜悯,把口袋里的书倒出来,让狼藏 进口袋里,猎人追来问狼的情况,他推说不知。狼一出口袋,即露出本性,说在口袋里闷了半天,早已饥肠辘辘,要东郭先生好人做到底做它的食物。东郭先生吓得不知所措时,农夫赶了过来,并想出妙计拿下狼。东郭先生知晓做人仁慈也要分场合。
小猫妙妙和咪咪是一对性情相反的姐弟,一个勤劳听话,一个贪玩懒散。太阳出来了,妈妈要它们起床,妙妙一骨碌爬了起来,咪咪却要赖会床;洗脸的时候,咪咪更是玩起了吹肥皂泡的游戏。 三母子来到河边钓鱼,妙妙坐在妈妈身边认真的垂钓,咪咪却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扑蜻蜓,结果,妈妈和妙妙手拿许多鱼回家,咪咪两手空空。坐在饭桌上等鱼吃时,妙妙和咪咪因为钓鱼和吃鱼发生争吵,妈妈劝慰一番,喵喵明白了钓鱼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铁扇公主》,是由万籁鸣、万古蟾联合导演的一部长篇动画,1941年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出品,是亚洲的第一部长篇动画片。这部《铁扇公主》的创作,标志着万氏兄弟在动画片编导、摄制技巧上达到了较完善的程度。他们吸取古典绘画和古典文化艺术的营养,使静止不动的中国山水画成功地搬上银幕,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特点的动画片。影片塑造了许多富有民间传说色彩的生动艺术形象,是万氏兄弟在艺术风格形成初期的重要代表作。 影片花了一年四个月时间绘制完成,他们组织的卡通班70多位学员都参加了绘制。在技术处理上也有新的突破,如在胶片上把火焰山染成红色,使火的效果尤为突出。影片摄制于抗战时期,片中体现了“全国人民联合对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隐喻意义,曾引起国内外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 《铁扇公主》于1941年底在上海上映时引起了轰动,后又在香港和东南亚及日本上映,反响热烈。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据日语维基,此说不确)《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动画长片。 这部影片获得成功后,万氏兄弟萌生出将《西游记》中的精彩段落大闹天宫搬上银幕的想法。虽然后来万籁鸣、万古蟾制定了《大闹天宫》的制作计划,并得到了新华联合影业公司经理张善琨的投资,但在开拍之际,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张善琨突然毁约,使该片的拍摄夭折,直至1961年《大闹天宫》才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完成。